中国长三角 G60 科创走廊

2024-07-18

  长三角G60科创走廊是探索实践区域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学科交叉创新、全链条变革、大跨度协同的区域发展特征日益突出。依托交通大通道连接多个节点城市的科创走廊,以科创资源的空间集聚、加速链接,推动区域创新发展的治理逻辑,已成为引领区域创新、推动协调发展的重要空间组织形式。诸如美国加州101公路创新走廊、波士顿128公路、英国M4创新走廊都是享誉全球的科创走廊。

  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位于中国东南沿海位于长江三角洲核心区域,自2016年5月24日启动建设以来,依托G60高速公路和沪苏湖高铁、商合杭高铁交通大通道,充分利用制造业基础和大学城等创新资源,历经了1.0版G60中国上海松江科创走廊、2.0版沪嘉杭G60科创走廊,发展为贯穿沪苏浙皖三省一市,覆盖松江、嘉兴、杭州、金华、苏州、湖州、宣城、芜湖、合肥九座城市的3.0版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并由地方发展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图6.3)。

  首先,九城市共同建立健全跨区域统筹协调机制,不断深化“央地联动、区域协同”联动工作机制。在央地联动层面,建立由科技部牵头的推进G60科创走廊建设专责小组,在长三角区域合作办公室指导下,实体化运作由九城市共派干部组成的长三角G60科创走廊联席办公室,通过联席会议、专题会议等方式推动解决跨地区、跨部门协同治理的重点难点问题。在区域协同层面,成员城市分别成立专项领导小组并专设项目推进办,策源地松江先后成立区科创发展办、区G60创新研究中心,联动九城开展工作交流、要素对接、成果发布、干部交流等专项活动。

  其次,以头部企业为引领,构建“联盟+基地+园区+基金+平台”跨域合作体系,建立“1+7+N”产业联盟体系、跨区域产业协同创新中心、“G60科创云”要素对接平台、科技成果转化基金、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基地、科创路演中心联合体、产融结合高质量发展示范园区、高校协同创新联盟、专家咨询委员会等一批跨区域合作载体,常态化举办G60科技成果拍卖会,聚焦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资料资源:由上海市松江区科创发展办公室提供

  图6.3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产业联盟体系构成

  最后,通过制度创新有效破除制约技术、成果、人才、资金等创新要素自由流动的体制机制障碍。G60九城市实现178个事项“一网通办”;设立全国首个跨区域知识产权行政保护协作中心;联合长三角三省一市金融监管部门先后推出28条金融支持政策,推出并完善G60科创贷、园区贷、质量贷、标准贷、人才贷等金融产品矩阵;成立G60国家移民政策实践基地,印发实施G60外籍高层次人才永居推荐认定管理办法,试点海外人才引进政策和便利化举措;制定实施协同创新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和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三年行动方案。

  本案例的可贵之处在于展示了跨域规划、资源整合的力量。七年来,G60科创走廊通过跨域规划、平台建设、制度创新、政策供给等方式打破区域内的行政壁垒,推动项目、技术、资金、人才等创新要素的有效聚集和流动,着重促进产学研结合、产融结合、城市群联动,逐渐形成开放共享、共建共生的科创生态,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区域创新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