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福建三明:碳汇交易制度提 升森林生态价值
全球气候变化是当今全球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由于过量的温室气体排放,导致地球气候异常波动,极端天气事件增多,生态环境受到威胁。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也承受着巨大 的环境压力。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中国政府积极推动碳汇制度建设,鼓励各地积极参与气候变化减缓行动。福建省三明市作为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的一个重要城市,其林业资源丰富,林木生长快速,因此开展林业碳汇项目具有重要意义。
过去几十年来,全球气温持续上升,造成海平面上升、冰川融化、极端气候事件频发等问题。气候变化对全球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严重影响。各国都在积极采取措施应对气候变化,其中一个关键的手段是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气候变化问题,制定了一系列碳汇政策以应对全球气候挑战。其中,碳汇制度是重要组成部分,旨在通过增加森林面积、改善森林管理和保护措施,增加森林碳吸收量,实现减缓气候变化的目标。
三明市地处中国福建省西北部,是一个拥有丰富森林资源的地区。三明市政府意识到利用本地丰富的林业资源开展碳汇项目对于推动气候变化减缓、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三明市于21世纪初,决定建立林业碳汇制度,通过森林生态系统的保护与恢复,增加碳汇量,贡献于全球气候治理。
福建省三明市森林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达到78.73%,是中国南方重点林区、福建省重要的林产加工基地。近20年来,三明市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推进林权制度改革,探索
实践了林票、林业碳汇等制度来实现生态价值,逐步打通森林生态价值转化为经济价值的路径,实现了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协同发展(图2.6)。
资料来源:https://www.ndrc.gov.cn/fggz/hjyzy/stwmjs/202303/t20230324_1351749.html
图 2.6三明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区域
三明市作为中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策源地之一,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森林固碳总量为3.4亿吨,每年生产的固碳增量约 1170万吨。从2011年在福建省内率先开展碳中和实践以来,三明市率先设立了全省首个碳汇专项基金、林业碳中和基 金,成立了全省首家碳汇服务机构,完成了全省首单“福建林业碳汇抵消机制”(FFCER)碳汇交易。
三明市广大农户也直接参与碳汇造林,共享绿色收益。2021年12月,在2021国际竹博会(永安)
举行的碳中和示范林签约仪式上,由三畲村与永安国有林场按林票制合作造林的82亩山场,营造碳中和林获得碳汇款共计10.25万元,三畲村按林票 比例获得碳汇款4.1万元,归村委和合作社成员共有。尤溪县建设碳汇造林示范片3.42万亩,通过海峡股权交易中心完成碳排放交易,成交额达149.67万元,所得收入分到了两千余名农户手中。碳汇交易制度为改善本地农民生活也做出了积极贡献。
实践过程
2018年以来,福建省三明市林业碳汇实现交易金额2534万元,林业碳汇产品交易量和交易金额均为福建省第一。从过去坐拥大量森林资源,本地农民却收入微薄,到如今“好生态带来好日子”,三明市通过推进林业改革发展试点,持续完善林业碳汇制度,从而推动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相互促进。三明市林业碳汇制度分为以下三个方面。
1.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建立产权清晰的林权制度体系
2003年至2005年,三明市用两年多时间基本完成了集体林权承包经营,并推动林权发证及配套改革,保障了市民、农民的财产权利和合法权益。不动产统一登记以来,三明市推进了一系列林权制 度改革,包括:(1)规范林权类不动产登记,组建林权权籍勘验调查小组,调整充实乡镇自然资源所力量,建立林权纠纷联合调查处理机制;(2)建立林权登记信息共享平台,强化林权登记与管理衔接,进一步明晰产权;(3)探索林权“三权分置”改革,明确林地所有权,落实农户承包权,放活林地经营权,在全国率先颁发林地经营权证书,赋予经营权人在林权抵押、享受财政补助、林木采伐等方面权益;(4)制定林权流转管理、合同管理、承包经营纠纷调处、林权收储等制度,促进林地经营权流转;(5)推动林业多元经营,发展大户经营、合作经营、股份经营等模式,培育家庭林场、股份林场、林业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逐步形成林地集体所有、家庭承包、多元经营的格局;(6)推动林业领域金融创新,创新推出林权按揭贷等普惠林业金融产品,拓宽林业多元化投融资渠道。
2.推动“林票”制度改革,促进林业规模化产业化发展
2019 年,为解决林权“碎片化”和林农缺乏技术、资金导致造林成活率低、质量下降等问题,三 明市制定了《林票管理办法》,探索了以“合作经 营、量化权益、市场交易、保底分红”为主要内容 的林票改革试点,引导国有林业企事业单位与村集 体或林农开展合作,由国有林业企事业单位按村集 体或个人占有的股权份额制发林票。
林票共有四种模式,对现有林采用出让经营、 委托经营模式,对采伐迹地采用合资造林、林地入股模式。其中,出让经营模式是由国有林业单位出资购买村集体或林业大户现有林的部分股权(事先经过价值评估),剩余股权量化成林票;委托经营 模式是由村集体或林农将现有林委托国有林业单位 经营管理,双方约定分成比例,再将收益量化成林票;合资造林模式是由双方在采伐迹地共同投资造 林,村集体投资部分再量化成林票;林地入股模式 是由村集体以采伐迹地的经营权入股,国有林业单位负责投资,双方约定林木采伐利润的分成比例, 村集体收益量化成林票。林票作为股权收益凭证, 可以由村集体或个人持有到合作结束并按股权分配 收益,也可以通过抵押贷款、市场交易、转让等方式变现(图 2.7)。同时,省属国有林场对其发行的林票提供“兜底兑现”,如果林票持有者拟退出合 作,林场将按林票投资额加上 3% 的年化利率予以回购,以控制风险,保障林农利益。
资料来源:https://wenhui.whb.cn/third/zaker/202306/12/525720.html
图 2.7三明“林业碳票”样张
3.探索林业碳汇产品交易,推动林业碳汇经济价值实现
2010年开始,三明市按照国际通行要求,探索开展林业碳汇产品交易,主要通过人工经营提高森林固碳能力,再将经过核证签发的森林碳汇量,有序转化为林业碳汇产品,借助碳排放权市场或自愿市场进行交易。
开展国际核证碳减排(VCS)项目交易是其中的重要内容。2016年,三明市永安市完成注册 VCS森林碳汇项目面积11.1万亩,实施期限20年(2010年至2029年);2021年3月,VCS项目第一监测期21万吨碳减排量和第二至四监测期的预计减排量78.5万吨被成功交易。开展福建林业碳汇(FFCER)交易,利用全国碳排放权交易试点的契机,福建省将林业碳汇产品作为碳排放权市场的交易标的之一,试点中纳入控制碳排放范围的企业,如果其实际碳排放量超过配额,可以购买其他控排企业剩余的碳排放权配额,或者购买经过核证的森林碳汇量等自愿减排核证减排量进行抵消。探索林业“碳票”,创新林业碳汇价值实现渠道。2021年 3月,三明市探索构建林业“碳票”制度,采用“森林年净固碳量”作为碳中和目标下衡量森林碳汇能力的基础,对符合条件的林业碳汇量签发林业碳票(单位为吨,以二氧化碳当量衡量),并享有交易、质押、兑现等功能,鼓励在三明市举办的赛事演出等大中型活动,优先购买林业碳票以抵消其碳排放量。开展林业碳汇质押贷款,开发以林业碳汇收益权质押的“碳汇贷”等绿色金融产品,以碳汇项目的预期收益作为信用基础进行贷款,促进林业碳汇产品的价值实现。
通过以上举措,三明市林权交易得到蓬勃发展,截至2021年,共流转林权5738起,交易额
18.3亿元;各类经营主体不断发展,全市形成林业经营组织3019家,经营面积占全市集体商品林地的62%,平均每家经营规模达3458亩。全市 193个村开展了“林票”实践探索,涉及林地面积12.4万亩,惠及村民 1.44万户6.06万人,所在村每年村集体收入可增加5万元以上,推动林业适度规模经营,提高森林生态产品供给能力和价值实现水平。林业碳汇经济价值逐步显现,实现交易金额1912万元,林业碳汇产品交易量和交易金额均为福建省第一。绿色金融蓬勃发展,三明全市办理林权抵押登记1.6万宗,抵押金额77.3亿元,累计发放各类林业信贷172.25亿元、贷款余额27.6亿元,占全省一半以上。2020年,全市林业总产值1213亿元,已成为三明市最大的产业集群,有效盘活了 沉睡的林业资源资产,打通了森林资源生态价值向经济效益转化的通道,推动形成“保护者受益、使用者付费”的利益导向机制,实现了生态美丽、产业发达、百姓富有的有机统一。
经验借鉴
1.政府引导与社会参与的紧密融合
福建三明市的林业碳汇制度能够取得成功,首先得益于政府的引导和政策支持。当地政府将碳汇项目列为地方发展的重要战略,在政策层面,三明 市政府制定了一系列鼓励和支持碳汇项目的政策,包括财政资金支持、税收优惠和土地使用权等方面的优惠措施。政府的政策支持为林业碳汇项目提供了有力保障,也为投资者和企业提供了明确的信号,增加了碳汇交易制度的吸引力和可行性。
同时,福建三明市注重多元合作与社会参与。 在项目开展过程中,政府、企业、科研机构和公众形成了合力,共同参与碳汇项目的规划、实施和监测。政府在项目中发挥着主导和协调的作用,引导企业和科研机构参与项目的技术支持和管理,同时充分发挥公众的监督和参与作用。社会参与不仅提高了项目的透明度和可信度,还促进了公众的环保意识和参与热情,形成了共建共享的局面,为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2.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有机结合
传统上,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常常被视为矛盾的两个方面,但在三明市的碳汇项目中,二者得到了有效融合。
首先,林业碳汇项目促进了森林资源的保护与恢复。通过项目的实施,三明市对于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政府加大了对森林资源的保护力度,强化了森林防火、抚育、病虫害防治等管理措施,遏制了过度采伐和环境破坏现象。同时,项目还鼓励农民参与林业经营,推广可持续的林木种植模式,提高了林木的更新率和碳吸收能力。
其次,林业碳汇项目带动了地方经济的转型和发展。通过生态旅游、绿色产业等方式,项目为三明市创造了新的经济增长点。众多游客被吸引前来观赏原生态森林、参与生态体验活动,带动了旅游业的繁荣。同时,林业产业也得到了优化升级,由简单的木材采伐向高附加值产品加工转变,增加了农民的收入。这种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有机结 合,既实现了生态效益的最大化,又保障了地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科学监测与经验共享的重要性
在林业碳汇项目中,技术创新和数据支持是取 得成功的重要保障。三明市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积极采用现代科技手段,如卫星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等,对森林资源进行监测和评估。通过这些技术手段,可以准确测算森林的面积、生长情况和碳吸收量,为项目提供科学依据。数据的准确性和实时性
保障了项目的有效实施和监测,也为项目的长期运营提供了数据支持。此外,技术创新还推动了林业碳汇项目的可持续发展,为项目带来了新的机遇和可能性。
同时,科学监测保证了碳汇量的可靠评估。通过采用先进的科技手段,可以实时获取森林面积、生长情况,以及碳储量等数据。这些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为政府和投资者提供了科学依据,确保了碳汇量的可靠评估。此外,数据共享促进了合作与交流。三明市将林业碳汇项目的监测数据,以及科研成果进行共享,与科研机构、其他地区进行合作交流。成果共享不仅促进了碳汇技术的推广和应用,还为其他地区开展类似项目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