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福州

2024-07-19

  福州是一个典型的沿海特大城市,成功地管理了复杂的河流生态系统以应对气候变化的影响(图9.19)。长期采用低碳发展模式,发展高科技、数字经济、海洋产业、文化旅游等产业。福州以城市韧性和安全为底线,实施城市水系治理工程,优化水资源配置,减少用水和浪费。推进可持续环境战略,建设绿色低碳生态友好的“千园之城”。福州已建成18个可持续发展社区试点,很多地区级组织积极参与其中,这也是其他城市可以学习的宝贵经验。福州水系综合治理的典型案例之一是流花溪项目,该项目增强了城市的用水安全和防洪能力,改善了流花溪沿岸居民的生活条件,加速了内河航运和旅游业、遗产保护,以及社会福祉和公平的发展。

  资料来源:福州提交材料ThefirstcycleoftheGlobalAwardforSustainableDevelopmentinCities(ShanghaiAward)FurtherSupportingMaterial

  图9.19福州城市风貌

  城市发展背景

  城市发展的总体情况

  福州是福建省省会,位于中国东南沿海,面向东亚和东南亚(图9.20)。拥有绵延340公里的海岸线和3个优良的深水良港,是中国森林覆盖率第二高的省会城市,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2200年的连续历史(表9.3)。

  福州市长期坚持低碳发展模式,大力发展高新技术、数字经济、海洋产业、文化旅游等产业,在可持续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1.福州经济实现持续稳定发展

  全市上市公司和高新技术企业数量持续增长,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731亿美元。五年来,福州GDP增速位居全国前20位城市中最快,增长56.2%。此外,该市还于2020年消除了贫困。

  资料来源:以GoogleEarth地图为底图绘制

  图9.20福州地理位置

  表9.3福州城市基础数据

序号 指标 数据 备注
1 城市常住人口(2022年) 844.8万人

 

2 城市行政区面积 11968km2

 

3 城市建成区面积 410km2

 

4 人均GDP(2022年) 20491美元

 

  资料来源:福州提交材料

  2.福州基本实现社会小康、社会公平全市义务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实现全覆盖,弱势群体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失业率多年来一直低于3%。

  3.福州污染治理和生态环境建设取得显著成效2022年,福州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97.5%。

  全市消除了黑臭水体,森林质量和数量持续增加。此外,城市湿地保护、公园绿道建设也取得了巨大进展。

  城市面临的主要挑战

  福州近40年来持续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也给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压力。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引发的台风、洪涝等灾害,满足当地人民高质量生活的需求,成为福州面临的巨大挑战。

  可持续发展策略

  总体策略

  福州可持续发展战略涉及社会、经济和环境发展,概括如下:

  1.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以经济平稳持续发展为基础,加快经济结构调整,聚焦绿色经济,助推数字化经济发展

  2.以城市韧性和安全为底线,福州致力于推进节约用水,增强防洪排涝能力,实施城市水系治理工程,优化水资源配置,减少用水和浪费。这些水资源管理措施旨在创建一个安全、有韧性的城市,并为福州打造可持续的未来。

  行动策略

  1.推进可持续环境战略,建设绿色低碳生态友好城市

  (1)实施闽河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规划,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

  (2)加强海洋垃圾管控,保护海洋生态系统。

  (3)实施福州TOD战略,推进绿色交通基础设施和公共交通建设,倡导绿色出行方式。

  (4)发展清洁能源,减少碳排放,应对气候变化。

  2.实施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

  (1)在社区推广可持续发展政策和措施。福州已建成18个可持续发展社区试点,“一个也不落下”。该市还消除了贫困,努力创建和谐、公平的城市社区。

  (2)改善公共服务。福州采取就业帮扶引导、低收入家庭保障性住房、发展医疗设施、保障居民健康福祉、提供优质的十二年制教育等措施。

  (3)鼓励公众参与。福州通过参与城市监测、上书市长等方式,鼓励社区和居民参与城市管理和发展,构建政府和社区共同参与、包容、平等的城市管理体系。

  创新行动

  行动1:综合水系统管理,建设安全韧性城市

  福州常年易受洪水、暴雨、台风等自然灾害的影响。全市河流洪水已基本消除。但解决城市内涝、水体黑臭等问题刻不容缓。

  2016年,福州全面启动全市水系统综合治理。通过治理山洪、清理污泥、扩容内河、增强城市引蓄水能力、完善城市管网等措施,增强城市安全和韧性(图9.21)。

  该工程重点治理和改善城区内的139条内河和湖泊、水库,其中典型的就是流花溪治理工程:全长4.4公里,建设截污管道7公里、截水井22口、水库1座,清理河道垃圾、废弃物63.8万立方米,提高了地区防洪排涝能力和抵御台风、暴雨等自然灾害的能力和恢复能力。此外,它还为沿江13.3万居民,特别是7.8万中低收入人群提供了安全、宜居、有韧性的城市住区。

  通过对城区流花溪等一百多条内河的治理,福州建成了完整的城市防洪排涝体系,为超过800万居民提供了安全、有韧性的城市。

  资料来源:福州提交材料ThefirstcycleoftheGlobalAwardforSustainableDevelopmentinCities(ShanghaiAward)FurtherSupportingMaterial

  图9.21 新建晋安湖公园具有重要蓄水能力

  行动2:以“千园之城”倡议推动城市环境可持续发展

  福州市区自然资源丰富,然而快速的城市化建设导致山区空间萎缩,非法排污污染水体,城市绿地和公共空间无法满足居民和游客的需求。福州通过“千园之城”倡议推动城市环境可持续发展。

  以福道等慢行绿道、福山等郊区公园、流花溪公园等串流公园为代表的“千园之城”倡议,在建设城市生态廊道、促进生态修复方面做出了积极尝试,增加绿地数量,提升绿地质量,丰富绿地功能(图9.22)。依托滨江绿道和城市社区更新,福州拥有207个串式公园和156个口袋公园服务市民,近年来种植树木65万棵,让人们在500米内找到公园。截至2021年底,福州已建成绿地142平方公里,其中公园面积54平方公里。全市建成公园绿地1003处,人均绿地面积14.8平方米。绿地结构合理、分布均衡、全民共享。

  资料来源:福州提交材料ThefirstcycleoftheGlobalAwardforSustainableDevelopmentinCities(ShanghaiAward)FurtherSupportingMaterial

  图9.22 福山郊区公园的游客步道

  行动3:建设可持续的城市社区

  2016年以来,福州以“绿色环保发展”“不让一个人掉队”为主题,大力推进可持续社区建设。

  在绿色环保发展方面,福州全力减少碳排放,打造韧性宜居社区。围绕居民需求,福州持续打造“完整社区”和“15分钟生活圈”,让人们在步行或骑车可达的设施中满足日常生活需求;全面推广绿色建筑,减少能源消耗和垃圾产生,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

  “不让一个人掉队。”福州还关注弱势群体,开展城市更新,满足儿童、老人、残疾人的需求。创新推出“老年食堂、老年学校”项目(图9.23);制定儿童友好政策,启动儿童友好建设项目,涵盖卫生、健康、教育、育幼等方面;完善各类重点场馆无障碍设施,改造提升试点(图9.24)。

  资料来源:福州提交材料ThefirstcycleoftheGlobalAwardforSustainableDevelopmentinCities(ShanghaiAward)FurtherSupportingMaterial

  图9.23 晋安区象园社区的老年人在长者食堂用餐

  资料来源:福州提交材料ThefirstcycleoftheGlobalAwardforSustainableDevelopmentinCities(ShanghaiAward)FurtherSupportingMaterial

  图9.24 无障碍通行的福道

  主要成效

  影响力

  1.经济活力与城市繁荣

  福州近十年GDP增速在中国各大城市中位居第二;同期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7.2%。重大成效包括:

  (1)积极推动绿色经济和数字经济发展,全市数字经济总规模占GDP的一半以上,数字经济规模和增速均居福建省第一。

  (2)重视文化与旅游结合,创新利用老城区资源拉动城市消费和旅游,其中烟台山历史街区成为后疫情时代福州经济重振的主要动力。

  (3)就业援助激发城市经济活力,通过加大教育投入、建立青年创业平台、加强劳动保障和权益保障等措施,保障居民就业率,2016年来全市失业率一直保持3%以下。

  (4)进一步加强对弱势群体的就业支持,通过税收优惠政策鼓励企业聘用残疾人,还面向城乡妇女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支持其创业就业,促进社会福祉和公平。

  2.绿色城市发展

  (1)促进城市宜居环境。福州不断努力减少污染和碳排放,促进宜居城市发展。2022年福州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97.5%,空气质量在全国168个主要城市中排名第5位。(2)推动城市包容发展。福州城市发展始终坚持“不让一个人掉队”,福山郊区公园、福步道等,创造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新模式,满足了老年人、残疾人、儿童等不同人群的游乐需求。(3)促进韧性城市发展。福州通过建设生态廊道、开展生态修复、改善耕地面积和塑造城市风廊道的方式增强城市韧性。(4)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福州在城市绿地开发中将减碳措施落实到从建设到运营的全过程,为减少城市热岛效应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做出贡献。

  3.城市安全和韧性

  近五年,福州应对台风、暴雨等自然灾害能力提升。城市排水能力可抵御20年一遇的内涝,将五年一遇的城市排水和防洪应急效率提高50%,城市引蓄水效率提高30%。近年来我市共抵御台风12次、短时强降雨289次,为城市居民的生命安全提供了坚强的庇护。

  具体成效包括:(1)构筑北部山洪防线;(2)水污染源治理;(3)完善内河连通,增强调蓄能力;(4)完善应急排水系统;(5)加强城镇污水处理能力;(6)完善城市管网。

  可持续性

  2016年以来,福州在数字治理(智慧政务系统)、公众参与、可持续投融资等方面不断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

  1.可持续数字治理(智慧政务系统)

  福州搭建“e福州”等数字化平台,为群众提供生活服务、公共服务、政务服务等社会服务,提高城市公共服务质量和效率,实现城市治理的可持续性。

  2.可持续的公众参与

  通过制定实施重大行政决策公众参与制度,长期开展各类等公众活动,建立透明的公众监督,形成可持续的公众参与。

  3.可持续投融资

  积极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发展模式;主要采用建设—经营—移交(BOT)和移交—经营—移交(TOP)方式完成铁路2号线、水系统管理等项目。这种模式实现了民间资本与政府互利合作、风险共担,提高了建设项目的效率和质量,减轻了政府财政支出压力,强化了公众参与。从而提供投融

  资的可持续性,同时为社会创造更多就业机会。

  经验借鉴

  创新性

  1.法规创新

  为支持水利工程管理,福州市修订完善《城市内河管理办法(2019年)》,制定实施《城市内河管理办法实施细则》。

  2.治理创新

  (1)管理综合一体化:福州完善城市管理机制,建立综合管理机构。其联合排水调水中心是国内首个此类创新实践。该中心实行“多河综合管理、厂—网—河一体化运行”的管理机制,实现城市水库、湖泊、内河、蓄水流域、闸站的一体化调度管理(图9.25)。

  (2)智慧管理创新:福州将数字科技与可持续发展相结合。例如,建立全国首个市级水务调度系统,实现从“粗放调度”向“精准调度”的转变;打造“眼”“脑”“手”智能平台,实现远程控制调节和统一应急指挥。通过数字赋能,该市对城区数百座水库、湖泊、池塘、河流、闸站等实现了智能、高效、精准的管控(图9.26)。

  (3)创新监督机制。福州建立了公众监督机制,提供了多种公众监督和投诉渠道。以水系管理项目为例,公众除了通过投诉热线、12345平台等传统方式进行投诉外,还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号进行投诉。鼓励他们用手机举报违法行为,对举报内河违法行为的人将给予奖励。

  适应性

  1.水系管理

  福州在水管理、城市排水防洪体系建设、创新联合排水分流机制、智能平台研发利用等方面的经验丰富。其他城市可在自己的水系统管理中借鉴福州的防洪排水系统建设经验和智能化水治理平台,增强城市韧性和防灾减灾能力。

  资料来源:福州提交材料ThefirstcycleoftheGlobalAwardforSustainableDevelopmentinCities(ShanghaiAward)FurtherSupportingMaterial

图9.25(组图)数字化管道检测和维修

  资料来源:福州提交材料ThefirstcycleoftheGlobalAwardforSustainableDevelopmentinCities(ShanghaiAward)FurtherSupportingMaterial

图9.26水系智慧调度平台

  

  2.千园之城建设

  福州绿地体系建设,特别是郊区公园、福步道生态建设,以及福州南江滨生态园等湿地修复保护工作,等做法值得学习借鉴(图9.27、图9.28)。

  3.推动可持续社区

  创新的养老设施用地模式、“老年食堂、老年学校”、智慧养老服务平台等多种举措可实时监控老年人的安全状况,福州养老服务模式已向全国推广。

  

  资料来源:福州提交材料ThefirstcycleoftheGlobalAwardforSustainableDevelopmentinCities(ShanghaiAward)FurtherSupportingMaterial

图9.27敖江湿地生态保护区促进生态多样化

  资料来源:福州提交材料ThefirstcycleoftheGlobalAwardforSustainableDevelopmentinCities(ShanghaiAward)FurtherSupportingMaterial

  图9.28 福州上下杭历史文化街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