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社区案例: 浦东新区三林苑社区——“蝶变”背后的“全过程人民民主”

2024-07-20

  社区名称:上海市浦东新区东明路街道三林苑社区

  四至范围:东接东明路、西至环林西路、南毗安盛街、北至三林路

  项目简介:三林苑社区建于1995年,荣获上海白玉兰奖、全国鲁班奖、建设部城市住宅小区综合奖金奖。三林苑多层住宅普遍采用底层架空的做法在当时属上海首例,但由于架空层权属不清晰,陆续有居民将其私自占用,导致社区环境脏乱、安全隐患众多。为了让曾经的“金牌小区”重新焕发生机,2022年2月,完成 482间2万余平方米的架空层清退工作,并全程让居民参与架空层改造方案、管理公约等的制定,实现了居民从“被动式管理”到“参与式治理”,推动三林苑华丽“蝶变”。

图2-1 三林苑社区

图2-2 三林苑社区中心广场

图2-3 三林苑社区卫星图

图2-4 三林苑社区历史墙

  架空层整治,还空间于民

  2021年11月,社区开展架空层集中整治行动,最先整治出来的两排约300平方米的架空层摇身一变,成为集儿童活动、健身锻炼、学习阅读、母婴室、社区规划师工作坊等10余项功能于一体的共享空间——“林苑小舍”。功能齐全的邻里客厅“林苑小舍”,已成为三林苑的热门打卡点。其他的架空层清退后,通过综合改造成为机动车、非机动车停放空间。社区通过对482间架空层空间的清退,增设停车位270个、充电设施120处,总计可停放机动车约216辆、非机动车约888辆。

图2-5 架空层整治前被侵占实景 图2-6 架空层整治后实景

图2-7 社区规划师工作室 图2-8 林苑小舍实景

图2-9 儿童在林苑小舍内游玩 图2-10 林苑小舍内部举行活动

  与美为邻,美美与共

  社区聚焦人居环境品质提升,开展小区综合整新工程,推动房屋改造、道路修复、雨污混接改造、排水设施升级、花园绿地改善等民生实事项目落地。此外,通过持续开展居民自治培育行动和社区花园营造实践项目,不断发动居民投入美好家园建设,实现社区环境的共建共享。如今,20余座社区花园星罗棋布,其中的“法治花园”、“星星花园”等都是由居民们“大手牵小手”,共同设计、实施、养护而成的,推动社区家园向美而行,以美育人,美美与共。

图2-11 综合整新前实景 图2-12 综合整新后实景

图2-13 中心花园改造前实景 图2-14 中心花园改造后实景

图2-15 社区花园实景图 图2-16 中心广场游玩照

图2-17 “宝盒园”活动照 图2-18 “逢春园”活动照

  参与式治理,让自治“生根”

  社区自2021年成功孵化第一个居民规划师团队“三林苑花社”,目前已有70多名在地居民成为社区规划师,平均年龄35岁。近两年又培育了“菜菜手作坊”、“喵星人TNR救助”等居民自治团队14个,成员230余人。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活跃于治理舞台,用专业方法和技能带领居民化解空间管理、加梯协商、停车协调、文明养宠等治理难题,形成了议题产生—民主协商—方案形成—项目实施—居民评价的工作链条,产生了社区规划提案30余个,探索出具有三林苑特色的民主议事协商机制和模式。

图2-19 生活记忆工作坊活动 图2-20 楼组议事会

图2-21 生活博物馆室内实景 图2-22 微笑工坊活动

图2-23 园艺活动 图2-24 文明养宠活动

  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三林实践

  街道通过编制《东明路街道协商民主手册》,梳理完善党员代表会议、社区代表会议、楼组议事会等11项基础性制度和10个高频治理场景,为三林苑社区架空层公共空间改造、加装电梯等工作提供规范流程和实践指引。此外,建立了一套分类分层的规划项目运行机制,每年面向居民征集社区规划提案,提交社区代表会议审议,在规划项目落地上实施三联动:中大型、小型和迷你型项目分别由街道办事处实事项目、居民区自治金项目、居民众筹项目分层分类实施。

图2-25 协商民主手册

图2-26 运行机制

图2-27 社区规划工作坊活动 图2-28 规划提案手册